阅读此文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。
前言
1991年,80岁的杨得志突然收到一封特殊来信,信中的内容让他久久不能平复自己的心情。
原来是党组织了一场老红军聚会,询问他是否可以参加。
杨得志瞬间老泪纵横,参加这场聚会中的众人无一不是他多年同生共死的战友, 每个人都有着深深的战友情谊。
于是便不顾家人反对,拖着自己不适的身体毅然参加了这场聚会。
然而,到达聚会现场后,杨得志在观望了一圈后却迟迟没有落座,这可让聚会的其他人慌了心,连忙询问他理由。
“咋敢,老首长还没来,我得在外面站一会儿。”
那么杨得志口中的这位老首长究竟是谁?又为何让他如此尊敬呢?
李聚奎的红军之路
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那些伟大的红军战士,是他们造就了我们如今安逸的生活。
而杨得志口中的老首长,就是这些人中的佼佼者——红一师师长李聚奎。
他的一生深刻鲜明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名伟大红军的成长之路。
1904年,李聚奎出生在湖南的一个普通家庭,典型的农村孩子。
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封建社会,一介农民仅仅只是依靠自己的勤奋与努力,是绝对无法获得好生活的。
对于当时的李聚奎来说,能活下去就已经是竭尽全力了,但即使家里再没钱,父母还是将他送去了私塾,希望以后可以出人头地。
年幼的李聚奎牢记父母的期望,在私塾里刻苦学习,试图改变自己的贫困的生活。
但好景不长,随着时局动荡,李聚奎家中房子被毁,母亲也不幸身亡,这让他的生活陷入了深深地的阴霾中。
随后,便不得已放弃了学业,转而上山砍树放牛,用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。
就这样到了1925年,李聚奎终于在姐夫的介绍下前往一座煤矿工作,原以为他的生活终于能有所改善了。
但世事总是无情,在那里,李聚奎受到了严重的压迫,每天漫长的劳动后仅能获得2角钱的收入。
再后来不得不离开了煤矿,去外面做长工,修公路,但这并不能真正改善生活。
那些地主们每天只要动动嘴,就可以获得物质丰厚的美好生活,而老百姓每天如此勤奋却还是衣食不足,贫困度日。
为什么?李聚奎心中的疑惑和愤怒,无时无刻不在心中剧烈的燃烧着。
终于,在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了,革命的思想也逐渐传入了李聚奎的耳中。
见识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思想后,李聚奎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汹涌的革命浪潮中。
他不仅是要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,还要改变千千万个农村家庭的命运。
1928年,参与过多次革命活动的李聚奎,正式加入了我党,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人。
在今后的革命抗争中,李聚奎也是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对党的誓言。
在第四次反围剿行动组中,李聚奎趁着先前取得多次战役大胜的士气蓬勃,果断率领全师追击包围敌人。
之后仅仅以伤亡40就消灭了敌人大约3000余人,还生俘了敌师长李明。
此战过后,李聚奎的名声正式响彻了整个红军部队,不久后,便被任命为红一师的新任师长。
也就是在红一师里,李聚奎认识了当时正在红一师担任团长的杨得志,两人的缘分也就此展开。
英雄惜英雄
在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,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,1935年5月,队伍来到大渡河前。
当时的李聚奎刚担任红一师师长不久,就被上级委派强渡大渡河的重任,但他却丝毫没有畏惧。
在一番慎重的思索过后,李聚奎毅然的将打头阵的职责交给了当时红一师的团长杨得志。
杨得志接到命令后刚硬果断回答:“谢李师长的信任,我杨得志保证完成任务。”
之后杨得志便从红一师中选取了17人组建奋勇队,这17人也就是后来人们传颂的“大渡河十七勇士。”
在行动开始后,杨得志义无反顾的带着奋勇队登上了船,强渡大渡河。
也许是敌人完全没想到红军竟然想要强渡的原因,反应慢了半拍后才开始扫射。
李聚奎见状迅速指挥部队掩护奋勇队,在一阵阵枪林弹雨中,奋勇队歪歪扭扭的前进着。
不久后,勇士们终于登上了岸,敌军见状疯狂的勇士们冲去,但在李聚奎指挥的一颗颗炮弹中连连后退。
在奋勇队过河后,红军也相继开始了大规模的渡河,无数红军在枪林弹雨中舞蹈,用自己的命为新中国铺路。
渡河成功后,李聚奎也是迅速找到杨得志,对他的英勇行为大加赞赏,而杨得志望着自己这位师长,更是感激不尽。
要是没有李聚奎的指挥,他们红军此次的作战哪能如此成功,要是没有李聚奎的指挥,他杨得志又怎么能安全回来。
从那以后,杨得志对李聚奎是愈加尊敬不已。
在今后两人多年的相处中,杨李二人的感情也是也是更加浓厚,杨得志当李聚奎为自己老师,敬重他为自己的父亲,而李聚奎也把杨得志当成自己最好的学生。
那么,当我们看到在红军聚会时杨德志看到李聚奎没来时不肯落座的行为,似乎也不是那么奇怪了!
结语
李聚奎和杨得志,亦师亦友,在自己的青春岁月里里共同书写了英雄篇章。
而当他们在聚会中再次见面时,都已经是将近80岁的老人了。
时光已经不属于他们,但那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战友情却依旧激荡在他们的心中。
当李聚奎看到杨得志在聚会门前等待自己的时候,他会是什么感觉呢?
至少他会再和杨得志握一次手吧!那将是同志之间的握手,志同道合之人崇高的礼仪。
参考资料:
“功高德亦高”的上将李聚奎--党史-中国共产党新闻网
李聚奎,长征路上的第一师长_x001D_-新湖南
传奇将军李聚奎--党史频道-人民网
CCTV.com-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幕后功臣揭秘红军渡河内幕